游客发表
转自:大连日报
精细化工产业是产学产业当今全球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研合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连是作推展北方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进大精细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支撑。大连理工大学、连市量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是化工国内领先的精细化工研究机构。2020年,高质大连石化、产学产业西石化、研合三大炼油厂合计炼能5050万吨,作推展居国内城市首位;恒力、进大精细逸盛大化PTA产能1700万吨,连市量是化工全球最大的PTA产业基地;恒力、福佳PX产能590万吨每年,高质居国内城市首位。产学产业大连长兴岛、松木岛化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大连长兴岛产业园恒力石化在建150万吨/年乙烯和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等装置;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在产企业42家,2020年实现产值93亿元。
总体来看,目前大连市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连市精细化工产业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人才短缺的限制,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难以形成人才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
2.大连市精细化工科研成果当地转化率“低”。大连当地企业受到规模、成本、利润等方面限制,在研发投入方面的支出有限,导致大连市精细化工产业链高端环节断链,不利于提升精细化工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质量。同时,大连没有形成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市场,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和机制,科研成果定价不明确,导致石化及精细化工行业产学研合作受阻。
3.大连市精细化工产业“小”而“散”。大连市松木岛化工园区企业数量少、规模偏小,松木岛精细化工企业分别处于生物制药、新材料、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粘合剂、杀菌剂、涂料等精细化工的不同细分产业,园区内企业间上下游产业链未形成,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企业生产运营成本高,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弱,尤其缺乏拥有行业领先地位、技术领先的精细化工龙头企业。
以产学研合作推进大连市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企业为核心布局大连精细化工产业链延链方向
首先,重点推动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做好延链布局。大力推动恒力石化PTA项目在大连当地转化,围绕恒力石化乙烯和乙二醇项目,延长烯烃产业链。其次,松木岛精细化工园区围绕“专精特新”精细化工企业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在催化剂、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方向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2.以企业为核心建立大连精细化工产学研科研合作机制
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围绕核心企业提出科研需求,政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金和平台支撑。凝聚高校科研院所精细化工研发力量,在长兴岛园区项目产业链延链开展科研合作;在大连松木岛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由企业提出研发需求和课题方向,将高校精细化工科研成果通过共建实验室完成市场转化,同时引入知识产权、法律、金融等相关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提供市场支撑。
3.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人才合作机制引进精细化工产业人才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征集企业的不同层次人员需求,协助企业对接化工类高校,组织大连精细化工企业专场招聘会,宣讲大连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优势。此外,政府要围绕长兴岛、松木岛化工园区布局完善化工人才公寓、幼儿园、医院、商业等配套设施,围绕地铁13号线保障化工园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设施。
建议人:
陈阵,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
丁永健,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整理)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